昨日,衡水一网店老板秦越(化名)向记者讲述了他在网上卖货,不但货没卖成,反被骗子利用假“银行担保”骗去2000元的经历。
秦越告诉记者,几天前,一名网上的“买家”通过网络即时对话框“淘宝旺旺”向他购买商品,但不能用“支付宝”等网上交易惯用方式,只能用银行信用卡转帐。他同意后,但对方又担心钱汇出去收不到货。他便问对方想怎么办,对方说:“很简单的,只需要你去填写一份担保协议,然后支付0.1元订单费,订单自动生效后,然后告诉我交易流水号,我去查,查到立刻就可以给你打款了。”对方表示,只有这样才能相信他,双方才能交易。
秦越说,当时他也是想把东西卖出去,填个担保才一毛钱,也没多想,他按着对方发来的网址,根据提示,填上了自己的银行信用卡卡号和密码。当页面上出现了密码错误的提示时,对方告诉他,多试几遍就行了。于是他又输入了一次,还是没成功,就做罢了。4月11日,他查看自己信用卡余额时,发现少了2018元,再查看详单,发现就是在网上填写所谓的“担保协议”时,分两次共被划去了2000元,另加手续费每次9元。
■网络人士:0.1元源代码中是0.1万元
衡水起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韩真真说,他详细查看了“买家”给秦越发来的担保协议网页,发现虽然页面上显示的每次填写“担保”的费用是0.1元,但其源代码中对应的是“0.1万元”。也就是说,仅在网页上看,“万”字是看不见的。秦越被划去的不是一毛钱,而是每次0.1万元(1000元)。这个网页就算是在卡号和密码都正确的情况下,也会出现错误提示,引诱你多次输入,输入几次,就收几次的钱,在你毫不知情的情况下,划走你卡上的钱。
韩真真还说,这种骗局看似不着痕迹,但依然存在着漏洞。现如今的网上银行,输入卡号、密码等信息的网页,其地址都是以“https”开头的,这个地址是带加密功能的,广泛应用于网上商业信息安全等领域。骗子给秦越发来的网面地址,只以普通“http”开头,网友们一定要注意,不要在不带加密功能的普通网页上输入网银密码等商业机密信息,否则还有泄漏自己卡号和密码的危险。
■金融人士:银行一般不在网上办理担保业务
衡水一位金融界的人士说,银行担保,是应申请人要求,向受益人开出的有关付款的项目履约的保证文件。包括投标保函、履约保函、预付金保函和付款保函。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》第十三条的规定,保证人与债权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保证合同。目前各商业银行在为客户做担保时,大多数都是为企业法人做担保,其中包括合同审查等多个环节,需当事人持各种证明、单位公章等到银行办理,极少涉及个人普通交易。各家银行一般不在网上办理担保业务,即使办理,也是在银行与客户进行了充分的沟通,达成了某种共识与协议基础上办理的。
文章来源:燕赵都市报 http://epaper.hebnews.cn/yzdsb/20090414/index.htm 第六版